传感器资讯网<br>——最新最专业的物联网传感器资讯平台

传感器资讯网
——最新最专业的物联网传感器资讯平台
一起来关注各类工业传感器、工业自动化、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风口已至,如何把握机遇

更新时间:2021-09-26 16:14:40人气:1545

“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中国作出明确部署。实践证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深度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及生产模式改变,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而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石,旨在赋能企业,促进经济向数字化转型。业内人士表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已进入战略机遇期,应该发挥平台和算力优势,推动我国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工业互联网多维度赋能企业发展

记者调研发现,工业互联网可通过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虚实化管理五大应用模式,赋能工业企业,助力企业提质増效、降本、减存。

----智能化生产。水务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利时在传统的水净化场景中,仅凭经验判断水质情况,无法精准把握用药数量。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云间协同计算的架构,实现了对水质的实时动态检测,构建模型实现药量的动态调配。最终实现能耗降低10%到15%,药耗降低5%到10%,综合成本降低4%到6%,人工投入降低20%到30%。

----网络化协同。中信云网通过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球协同研发和全球计划排产。通过工业互联网把所有产线集中起来,运用超过十条产线的数据,可将模型建立期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两周,并将模型动态实时下发到所有的产线,及时调整,实现设备利用率提高8%,库存成本降低5%,优化了零部件的运转效率。

----个性化定制。海尔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通了房车的生产和使用全链条,赋能房车企业实现大规模定制,帮助山东康派斯实现订单增长62%,综合成本降低7.3%,交付周期从35天降至20天。

----服务化延伸。汇江集团与根云平台深度融合,统筹搅拌站、配送车辆及工地客户,利用多种技术组合赋能运输共享;构建平台核心调度算法,并基于车辆互联与实时位置信息,实现智能派单,打造混凝土运输的“滴滴平台”,为集团节省运输成本2000多万元,提升综合产能85%。

----虚实化管理。在华龙迅达的数字孪生车间中,每个设备都安装了上千个传感器,以感知设备状态变化,从而进行预测性维护和故障诊断。数字孪生使得设备的平均维修时间从2个小时降低至20分钟,生产效率提升8%,设备维护费用减少10%,零备件库存占用资金在3年间从1.2亿元/年降到0.48亿元/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盘和林表示,工业互联网主要是从生产、经营、安防等方面赋能工业企业发展。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借助数字科技可以促进企业生产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经营方面主要体现在对市场信息的大数据分析和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安防方面主要是形成智能化的主动监控、主动防御系统,提高企业生产经营安全性。

去年上海实施“工赋上海”行动,探索以“知识化、质量型、数字孪生”为特色的工业转型,培育了涵盖网络、平台、安全等领域的39个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打造了15个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12万中小企业上平台,引导工业企业开放196个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张英介绍,在工业互联网促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推动组织结构转变,要由金字塔式向扁平化转变,由上级指令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二是推动发展模式转变,要以用户为中心,聚焦“新四化”,打造制造新模式;三是推动发展重心转变,需求侧企业要进一步激发场景活力,供给侧企业要加快核心能力提升。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 释放“数字红利”

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释放“数字红利”、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重要抓手。数据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生产要素。

盘和林表示,数据要素是数字技术发挥作用的基础,发展数据要素市场能够促进数据主体在安全公平的情况下共享数据的意愿,从而增加数据要素供给,为数据技术的发展应用创造良好基础。而且,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可以提升数据要素的资源配置效率,数据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交易也将决定数字技术的效果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的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副部长、工联智库专家戴建军表示,未来的产业竞争将更加依赖数字创新。全球产业正在加快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数字增加值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比逐步提升。在数字创新方面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将逐渐占据全球价值链上游,传统依靠低成本劳动要素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国家和地区将受到冲击。

数字化转型将引发生产方式和国际经济格局变革。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将引发研发、制造、产业分工、投资、贸易等一系列生产方式的变革,进而引发全球创新、生产、投资、企业和产业竞争、贸易等格局的变革。对国家而言,数据成为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重要战略资源;对企业而言,数据成为发展的核心资产。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是抢抓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机遇、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关键举措。

我国的“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而“数据红利”正在到来。传统要素是规模报酬递减的,数据要素由于可复制、可共享,具有非竞争性,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但数据只有流通利用才能“释放红利”,而市场化的流通利用是提高要素配置效率的途径。因此,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势在必行,而我国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具有一定优势。

我国高度重视数据要素市场发展,为其发展带来了机遇。 2020年出台的《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到要激发工业数据市场活力,培育工业数据市场;同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0年工作计划》,特别提出要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我国拥有超大规模数据资源优势,数据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据IDC测算,我国拥有的数据量全球占比将从2018年的23.4%提升到2025年的27.8%。工业大数据在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中占比最高,超过50%。前瞻预计,到2025年全球工业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639亿美元,在大数据整体市场规模中占比将达到70%。

同时,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比较完善,为数据流通利用奠定了基础。我国的5G基础设施建设在基站数量、标准专利、市场规模等方面都具备明显优势。5G通讯标准的升级会推动通讯速度更快,这也将产生更多的数据。

此外,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据《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截至2020年3月,全球586家“独角兽企业”中,中国拥有227家,仅次于美国的233家,约占全球“独角兽企业”总量的39%。数据靠企业生产,数字经济越活跃,就会产生越多的数据,对数据的需求也越大。

把握工业互联网战略机遇期 让数字经济驶入“快车道”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39.2万亿元,较2019年增加3.3万亿元,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并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专家表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成就斐然,在诸多领域表现不俗,但仍未达到能和发达国家并驾齐驱的地步。由此可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需类似工业互联网的“外力”来支撑。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已从起步期迈入战略机遇期,而平台和算力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两大优势。但工业互联网生态共同体如何建立、如何应对工业生产的差异性、企业如何在新时代中找准自身定位,仍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的难点。

首先,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生态的关键,不同设备和不同系统产生出海量数据,最终需要平台来实现数据汇聚、建模分析、应用开发、监测管理、柔性控制等功能。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已经建成“平台+”的生态体系,跨平台、跨领域的区域性平台和专业性平台不断涌现,形成了对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比较优势。我国已建成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平台达70多个、连接设备超4000万台、工业APP 30多家。未来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软件控制系统,对填补我国工业控制系统和工业软件短板有巨大帮助。

其次,我国的算力资源充沛,计算能力突出。数据作为工业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料,有利于实现信息共享,帮助企业实现及时的生产监控以及远端数据的采集控制,最终实现互联互通。而算力是实现数据价值的基础,是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关键生产力。我国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产业当中有领先优势,IT设备投入已于2020年突破了2000亿元;按每年增速30%左右测算,到2025年,我国IT设备投入将达到7000亿元。桂林旅游学院学者付德申认为,目前,工业互联网如何不断催生制造业、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生产方式上推动产品开发速度不断加快,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上从以成本、价格为中心向价值创造和应用普及为中心转变,对应出现精准营销、第三方大数据服务等新业态和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技术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改造,将成为传统行业最大的变革机会。

同时,鼓励企业和科研院所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围绕工业互联网核心关键技术、网络技术、融合应用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促进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区块链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研究和探索。

此外,落实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的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引导企业加大安全投入,加强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转移、删除等环节安全防护能力,健全数据流动管理机制,提升安全防护能力。

来源:新华财经

PREVIOUS麻省理工学院MIT为肢体运动感知可穿戴设备推出3D打印开发工具包

据cnBeta网9月23日消息,麻省理工学院(MIT)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独特的工具包,以方便构建基于3D打印的肌肉感应式可穿戴设备。该工具包使用了“电阻抗断层扫描”(EIT)技术来检测肌肉中的电脉冲...

工业互联网如何助力工业碳中和NEXT

目前,高耗能行业主要集中在工业、电力、能源、建筑、交通等行业,其中工业领域的钢铁、化工、建材、有色金属等最为突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除行业自身的技术升级外,还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碳排放。数字化技术如何助力工业碳达峰、碳中和?中国...

closense-els16